首页 资讯 正文

蹲点调查丨示范争先的溪北力量

体育正文 275 0

蹲点调查丨示范争先的溪北力量

蹲点调查丨示范争先的溪北力量

《福建日报》2025年(nián)6月23日01版 题记:六月,福建日报社“党报记者八闽行·蹲点调查”小分队走进闽西,来到了调查研究的(de)“源头活水”——上杭才(cái)溪。 三天两夜时间里,采访小分队以才(yǐcái)溪镇溪北村为(cūnwèi)重点,围绕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这一(zhèyī)关键,开展蹲点调查(diàochá)。尝试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剖析一个村子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的方法路径、瓶颈难点以及对策出路。 传统产业如何长出(zhǎngchū)新枝 溪北是革命基点村,也是畲族村,有493户2139人,其中党员(dǎngyuán)70人。在土地革命战争(tǔdìgémìngzhànzhēng)时期,这里“干(gàn)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是苏区模范村。 1996年,第一棵脐橙树落地溪北村。这一(zhèyī)“黄金果”一种就是(jiùshì)30年,为当地群众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 然而在30多年前,溪北(xīběi)村还是一个“穷得连稀饭都吃不饱”的贫困村。希望的源头始于村里老支书林(lín)连英种下的10多亩脐橙“试验林”。“当时脐橙市场不错,镇里却没多少人种。”为了养家,林连英找农学(nóngxué)专家、做市场调研、问农户商贩(shāngfàn),将目光瞄向脐橙种植。 因地制宜、开花结果,林连英(línliányīng)很快成为(chéngwéi)远近闻名的“万元户”。她被村民推举为村干部,带(dài)着大家一起种植脐橙,“空心村”开始有了产业支柱。 目前溪北村种植脐橙(qíchéng)1700多亩,年产量达(dá)1100多万斤,产值约3000万元,是当地五大(wǔdà)特色产业之一。作为最早被当地接受的特色产业,脐橙产业先后为溪北村摘得(zhāidé)“省级脐橙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国家级(guójiājí)脐橙栽培示范区”荣誉称号,为改变村子落后面貌立下大功。 但在(zài)消费取向日新月异的当下,脐橙产业也面临着转型阵痛,仍遵循(zūnxún)旧模式的传统农业易陷入“卖不出、卖不贵”的尴尬境地。 在(zài)溪北村最大的(de)脐橙种植基地——大坪果场里,场长王新荣领着(lǐngzhe)七八名村妇,在挂果的树下劳作。挂满枝头的脐橙已有鸡蛋大小,迎风摇曳,青翠欲滴。 “以前脐橙6元(yuán)/公斤卖给果商,现在跌到2元多。”在深入交流中,王新荣把积压在心头的话吐露了(le)出来,他表示,一是市场行情走低(zǒudī),丰产不丰收;二是果树到了丰产期后期,亟须更新;三是种植品种单一,产品(chǎnpǐn)附加值较低。 溪北(xīběi)村全貌。上杭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何增强传统产业的致富后劲?在(zài)(zài)这片土地上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农人”仍在学习探索。 “我们组织(zǔzhī)果农到浙江等地学习,目前也(yě)引入了无人机等新技术。下一步重点改造提升果场(guǒchǎng),将樱花观赏、采摘观光等农文旅项目引进来,不断提高附加值。”王新荣表示。 溪北村也在努力推动这一特色种植走得(dé)更远。溪北村党支部书记雷建福表示,如今(rújīn)大坪果场实行合作制,村里和乡贤投资入股,为农场下一步改造升级注入了资本动力,助力老(lǎo)产业焕发新枝叶。 市场瞬息万变,传统农业对抗市场波动的能力较弱,或许对于王新荣这样的传统种植农户来说,在(zài)守住(shǒuzhù)品质的同时紧跟市场最新动向,锐意创新以培养差异化竞争优势,方能有出路(chūlù)。 产业上新如何嫁接(jiàjiē)外脑 脐橙,是(shì)溪北立足资源禀赋种出的第一种“黄金果”。然而,单一脐橙种植(zhòngzhí)带来的发展动能是有限的。 新时期如何继续走(zǒu)前头、争上游?溪北人早早(zǎozǎo)谋划。深刻分析村情、优势、市场等因素后,村“两委”决定发挥火车头(huǒchētóu)作用,在人才上花力气下功夫。 2019年,溪北村党支部在上杭县率先领办“才溪红”农业发展合作社,村干部(cūngànbù)带头入股(rùgǔ),积极引进人才,支持(zhīchí)有基础有市场的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被村民亲切称为“张博士(bóshì)”的张剑亮,便是其中的代表。 2018年,张剑亮来到上杭种起七彩小番茄,新品种一经推出(tuīchū)便收获了良好的市场(shìchǎng)口碑。2021年,雷建福三番五次(sānfānwǔcì)登门,把张剑亮请到了溪北,做起设施农业。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加持下,溪北村智慧果蔬(guǒshū)基地的产品价格虽高,却门庭若市。 “基地的小番茄批发价20元/公斤,年销售额80万元,加上基地内其他果蔬的销售和(hé)大棚补贴,预计3年投资(tóuzī)回本。每年基地用工成本30万元,这些钱都进了当地村民的口袋。”张剑亮(zhāngjiànliàng)说。 土生土长的“老农人”,用勤劳(qínláo)的双手扭转溪北村“一穷二白”的局面。新时期,一群回乡(huíxiāng)的青年,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说起刘晓泉,溪北(xīběi)村无人不晓。这位(zhèwèi)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厦门集美轻工业学校(xuéxiào)毕业后,刘晓泉进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修,见识了不少新奇的农业品种(pǐnzhǒng),于是决定在村里干一番新事业(shìyè),2018年开始在村里饲养鸵鸟。 刘晓泉在村里饲养(sìyǎng)的鸵鸟。 刘晓泉说,1只幼鸟养到出栏需要3000元(yuán),成年屠宰后市场价为6000元左右,此外1只鸵鸟(tuóniǎo)年产20多颗蛋,每颗蛋能卖(mài)到198元,利润可观。 “不用特意(tèyì)找销路,我在朋友圈宣传一下就卖完了。”刘晓泉告诉(gàosù)记者,全国鸵鸟年交易量不过五六十万只,养殖户少,他一年就能卖出成年鸵鸟和幼鸟共500只,基本能够消化存栏量,每年还(hái)能给村里(cūnlǐ)固定分红8万元。 2023年起,刘晓泉开始和村里(cūnlǐ)的扶贫办合作,教村民鸵鸟(tuóniǎo)养殖(yǎngzhí)技术。“现在村里养8只、10只的小户(xiǎohù)也不少。”刘晓泉表示,虽规模尚小,但鸵鸟养殖在周边多点开花,未来他还想植入观光元素,打造鸵鸟研学点,推动产业上规模。 近日,位于溪北(xīběi)村的才溪镇乡村振兴产业孵化中心迎来了(le)一批批参观研学、项目对接的团队。 台湾青年拎包(līnbāo)创业农业基地。 雷建福介绍,为吸引(xīyǐn)外脑,当地(dāngdì)大力搭建乡村(cūn)振兴(zhènxīng)人才驿站,出台返乡创业项目奖励制度,吸引1名乡村振兴特派员到村任职、5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培育党员创业示范户16个,带动孵化鸵鸟基地、台湾青年拎包创业农业基地等5个产业项目。 产业共富如何走得(zǒudé)长远 推动乡村(xiāngcūn)全面振兴,产业是关键。 在(zài)溪北村特色产业背后,有(yǒu)一双坚强有力的“大手”托举成长(chéngzhǎng)。“群众拥有强大的创造力,党委政府也要在关键时候扶一把。”才溪镇党委书记高晓娟表示。 如何挖掘并利用好推动乡村振兴的力量(lìliàng),在产业共富路上走得稳走得好?才溪以实践给出了(le)如下回答—— 有脚力,多向外(duōxiàngwài)寻,引进振兴力量。 智慧果蔬基地项目便是雷建福在外考察时主动争取(zhēngqǔ)来(lái)的。“为了确定村里闲置地的投资(tóuzī)方向,我常常外出考察,听说了上杭旧县镇有一位特别会种番茄的张博士。”在雷建福的主动邀请下,张剑亮走进溪北村,结出(jiéchū)合作成果。 无独有偶,在溪北隔壁(gébì)的才民村(cáimíncūn),灵芝种植也是村干部外出学来的产业。才民村原是没有产业的“空壳村”,为了改变现状,才民村的干部跑到武平县学经验,带回(dàihuí)灵芝种在了才民村的绿水青山中。 种植的第一年,才民村就获得了收益(shōuyì)。才民村党支部书记范(fàn)荣华说:“一次投入可以收益4年,每年产值将近50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8万元左右。明年(míngnián)还想扩大种植规模50亩。” 党群共富示范带。上杭县融(róng)媒体中心供图 有魄力,面对好项目,敢于带头支持(zhīchí)。 溪北村党支部领办的“才溪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hézuòshè),为村里不少产业提供(tígōng)了启动资金。在投资时,村干部当仁不让,带头入股。 智慧果蔬(guǒshū)基地(jīdì)刚起步时,不少村民都在(zài)观望,不敢轻易入股。“那些新奇的(de)栽培技术别说村民了,村干部都没见过。”雷建福说,但村干部魄力十足,带着村里(cūnlǐ)的养殖大户先投资,乡亲们的疑虑渐消,原先留给合作社的100股扩大到了300股。现在,溪北村每年村集体收入达100多万元。 有诚意(chéngyì),贴心服务,让更多力量留在乡村。 2024年,溪北村重整的(de)一批高标准农田(nóngtián),引来了广西两岸红(hóng)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庄久毅与村里合作成立福建上台红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在山沟梯田上种植火红的“宝岛美人椒”。 “项目能够在溪北村落地,村‘两委’的(de)功劳最大。”上台红公司的负责人管宥杰表示,从前期签约,到中期(zhōngqī)土地流转,再到征集劳动力,都是村干部在跑前跑后。张剑亮对此(duìcǐ)也感受颇深:“当地政府对于好项目愿意给予(jǐyǔ)很大支持,常常为基地做宣传,补贴也及时到位。” 溪北(xīběi)之“溪”,孕育希望。 沿着溪北村新旧才庄公路产业发展主轴,记者看到,越来越多像管宥杰(guǎnyòujié)、张剑亮这样的人和团队,带(dài)着技术、资本来到(láidào)乡村,向乡村要土地、要劳动力(láodònglì),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他们反馈给乡村的,不仅是为乡村闲置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也切实增强了乡村的吸引力,为乡村聚来人气、带来活力,培养自我(zìwǒ)造血能力。 青山绿水(qīngshānlǜshuǐ)间(jiān),红旗招展。溪北发挥党支部火车头作用,带领群众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示范(shìfàn)争先、一往无前。
蹲点调查丨示范争先的溪北力量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